如需要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021-26093750;021-26093352
详细>房地产库存情况对螺纹钢消费影响显著,在517新政后,中国房地产开始进入“收储”阶段,对螺纹钢消费预计带来积极影响。经过相关性分析,螺纹钢消费和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商品房待售面积存在负相关关系。
在乐观假设下,2024年内收储全部完成,且资金高效投入新开工,则全年螺纹钢消费同比降幅将从1-5月的18%收窄至8%左右,比2023年全年降幅略大,2024年全年螺纹钢消费大约为1.96亿吨。
一、 房地产仍将“被动补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幅来看,从2018年3月开始,我国房地产行业就进入了累库阶段,即库存增速回升。而自2018年3月至今,商品房销售面积在政策、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过阶段性的上涨,但整体表现出下行趋势。尤其是2021年12月之后,房地产销售面积开始同比下降,而待售面积开始同比上升,且此后销售面积降幅及待售面积增幅均呈现扩大趋势,用基钦周期理论来界定,房地产进入“被动补库”阶段。
5月17日,央行宣布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这一政策被市场称为房地产“收储”。这将在后续的阶段内减轻房地产行业持续累库的压力,但基于疲弱的需求,收储政策也难以推动房地产行业从“被动补库”转向“主动去库”。
二、 螺纹钢消费和新开工正相关,和狭义库存负相关
商品房库存包含若干个部分:已竣工未售的商品房、施工中的商品房以及尚未开工的规划用作商品房的土地。本文暂不考虑土地面积,仅对待售和施工中的商品房数据进行分析。
利用2017年以来的数据,将螺纹钢消费累计增速和房地产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螺纹钢消费累计增速和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待售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2、0.694、-0.474,因此螺纹钢消费和房地产新开工、施工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待售面积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三、 房地产收储后螺纹钢消费预判
从5月政策出台到7月上旬,近两月的时间内,已经有约30个城市跟进中央的指示出台了地方性政策,另外郑州、南京推出“收旧换新”政策,即由国企收购部分二手住宅,鼓励换房居民购买新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郑州为例,4月上旬发布政策,截至6月30日,作为收购主体的城发集团目前已征集二手房源报名登记近1万套,换房群众已累计完成商品住房认购及网签733套,带动了新房销售。而大部分城市的收储仍然面临标准较高、定价困难等方面的问题,阶段内对收储政策对地产库存影响仍然有限。
回归模型:
由于施工面积中包含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仅考虑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将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X1)、待售面积累计增速(X2)单独以及联合作为自变量,以螺纹钢消费量累计增速(Y)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下面做一个乐观的假设——2024年内收储能够全部完成。虽然各地收储定价标准不一,本文按土地成本+建安成本来算,若3000亿再贷款可以撬动5000亿银行资金,那么收储面积可达到1.1亿平方米;而若5000亿资金的1/25投入新开工(1-5月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比值约为1:23:1),桩基工程成本按100元/平米计算,则可以带动2亿平米的新开工。
在新开工和待售面积上再做一些乐观的假设:1)到202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5月末数据降低1.1亿平方米,则全年待售面积累计增速为12.2%;2)假设没有政策支持时,新开工全年跌幅28%(1-3月跌幅),收储能为之额外增加2亿平米,全年新开工降幅收窄至7%。
回归模型一:全年螺纹钢消费增速为-8.67%,对应全年螺纹钢消费量1.95亿吨。
回归模型二:全年螺纹钢消费增速为-3.59%,对应全年螺纹钢消费量2.06亿吨。
回归模型三:全年螺纹钢消费增速-7.97%,对应全年螺纹钢消费量1.96亿吨。
然而,以上假设是非常乐观的,实现的可能并不高。一方面,“收储”需要金融系统、国企、地方等多方参与,还需要分批次实施,落地过程会相对漫长。另一方面,收储并不能扭转市场预期,5月末,待售商品房面积为7.4亿平方米,1-5月施工面积-竣工面积为66.7亿平方米,总商品房存量面积(不含土地)为74.1亿平方米,房地产收储能够化解的1.1亿平方米对于庞大的库存总量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对提振市场信心作用有限。
因此在考虑房地产收储对螺纹钢消费的影响时,除了政策实际落地的节奏,还应该考虑供给、库存以及市场情绪问题,螺纹钢全年实际消费降幅应当大于乐观预期下的8%左右。
资讯编辑:胡蒙娜 021-26094582 资讯监督:宋小文 021-26094314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